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滩头三绝之滩头年画

    信息发布者:品夜20170930
    2017-10-03 15:00:59    来源:滩头镇   转载

    滩头年画

     (资料提供:李陆明  文字整理:陈安生

     

    滩头年画,由启源——发展——兴旺——衰退,随着时代走过历史的长河,在滩头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第一章 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滩头年画发展历史

    南朝梁人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有“画鸡于户,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旁”的习俗记载,说明早在南北朝时代湖湘一带年俗中的“画鸡”、“插桃符”就有了一些后世年画的影子。湖南常德出土的北宋张顺古墓门上就画有一对披甲带盔、拄剑竖立的将军。这意味着至少在宋代,湖南就有了门神画。清道光《宝庆府志》记载:“节序正月一日为元旦,画神茶、郁垒以御示凶鬼”。宝庆,是曾沿用七百多年的邵阳古名。隆回滩头属其辖境,就在此风俗区域内。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胡彬彬曾见过印有明“嘉靖”字样的“滩镇”年画,表明滩头年画的产生时期也许更早,但现在物“失”人非,已不可考证。

    第二节 滩头年画的启源

    《隆回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3月出版)载滩头年画有300多年历史。据当地老艺人传说,明末清初有个叫王东元的秀才,绰号“王猴子”,长沙人,聪明过人且有绘画才能,夫妻俩逃兵荒来到滩头投亲后,滩头的色纸、花纸特别是纸马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在纸马的基础上调配各种颜色,并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办了年画作坊,生产出《秦叔宝·尉迟恭》、《和气致祥》、《麒麟送子》、《龙凤呈祥》、《老鼠娶亲》等数十种年画产品,由贩运土纸、色纸的商贩,推销到全国各地。随着经济的繁荣,市场的扩大,其品种也不断增加。道光年间,滩头和顺昌老板胡奇甫又绘制了《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花园赠珠》、《西湖借伞》等十几个戏文故事新品种。旧时,滩头年画统称为“花纸”。据《宝庆府志》(1934年出版)载,清同治国丧期,曾明令“禁止滩头花纸印行”。滩头年画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节 民国初期

    民国初期,滩头年画生产达到全盛期,小镇有生产作坊108家,工人2000余人,年产高达3000万份。当时,著名的作坊有大生昌、大成昌、道生和、生成昌、和顺昌、荣松祥、忠良美、宝悦来、天顺昌、正大昌、义生和、宏顺庆等。大作坊雇工几十人,分工较细,有人专事煮纸、夹粉、刷粉、配色、印刷、切纸、开脸、包装等,小作坊则全家男女老少齐动手。每年中秋过后,各家作坊开始印制年画。腊月时节,画商纷纷前来采购。农闲时,人们也挑担贩运到外地大街小巷出售,产品销往云、贵、川、陕、鄂、赣、两广等省及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等地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有段时间滩头年画被作为封建迷信品禁止生产出售,致使年画生产近乎停顿。1958年,邵阳地区在滩头召开工业生产现场会,重新批准生产,当年销量达20多万张。1963年,有关部门曾以滩头年画宣传封建迷信为由,指示销毁老版,停止印制。随后,湖南省群众艺术馆组织了一批专家来到滩头,搬用了旧年画的形式,创造了包括《工农联盟》、《拥军优属》等有时代特色的新年画5套,并刻牌印制了4万余张。可惜旧瓶装新酒,老百姓不买账,销路欠佳。同时偷偷印制的几种旧年画,却仍然以年产20余万张的数量销往于邻县邻省。

    第五节 文革时期

    文化大革命中,滩头年画被列为“四旧”,大量印版付之一炬,优秀传统民间艺术遭到空前洗劫,致使有些版本就此失传。幸亏少数“顽固不化”的人偷偷将印版藏在地楼板下或毛草屋顶中,总算保留了少量印版。

    第六节 改革开放期

    1979年,应贵州商业部门要求,滩头年画得以恢复生产。1982年,滩头年画作坊又增加到12家,产销量达到140多万张。1985年,邵阳市成立了“滩头年画研究会”,以隆回县文化馆为主对滩头年画进行挖掘、整理,并恢复刻印了失传的“托全”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和《花园赠珠》等印版。滩头年画又一次枯木逢春。

    第七节 滩头年画的现状

    1989年,在江西宜春召开的“首届全国版画群体研讨会”上,滩头木版年画新作20余件受到与会专家同行的高度赞赏。王祝光《小憩》、李月秋《闹新房》、傅真忻《定亲伞》、《打蹈谣》、《戏媒人》等5件为《版画世界》选用并推荐赴日本展出。此后,省内外专家、学者、画家及美术爱好者纷纷前来滩头学习、采风,新闻、出版界等媒体人士多次采访、报告。

    目前,随着全球化及工业现代化对农耕文明的强烈冲击,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迅速走向消亡。由于市场萎缩,年画作坊入不敷出,艺人们为谋生计,纷纷改行,有的做生意,有的外出打工,原有技艺渐已荒废,老一辈的刻版高手相继逝去,部分艺术价值较高的印版偷偷被文物商人买走,甚至偷运出境,有的已失传。到目前为止,滩头年画消费市场基本丧失,生产成本高,生产产品无法销售,学艺不能维持生计,以致后继无人。虽然政府采取文化遗产保护,但仍然给以维持发展。等这些仅存的老艺人故去,代表着楚南特色的滩头年画真的就要在我们面前消失了!就全国目前仅存的几大传统年画来说,滩头年画的濒危性是最为突出的。

     

    第二章  滩头年画与本地年俗的关系

    滩头年画本身是年俗品,对年俗的依存性特征在其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得较为明显。迎应人民过年的心理,受人民的亲睐和欲望。

    第一节 贴年画

    贴年画是当地年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过年”是中国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热闹、盛大的节日。甲骨文中的“年”字为人背禾形,是丰收的形象。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年为“谷熟也”。《谷梁传》云“五谷皆收为有年,五谷皆大收为大有年”。为了庆祝这一年的丰收,迎接并预祝来年有好收成,于是人们就在“立春”前后的农历正月初一团聚,欢庆过年。“年”还有一说:它是一种会给人们带来坏运气的鬼魅,“年”一来,树木调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所以,人们过年贴门神既有装点节日气氛,也有驱鬼避邪的意思。

    有当地,一次完整的过年大概包括祭灶、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年三十守岁、吃年夜饭、拜年、接财神、唱大戏等。一般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年节便开始进入了倒计时。每一天都有具体的年事安排;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杀壮猪;二十七,杀阉鸡;二十八,舂糍粑;二十九,烤烧酒;三十夜,呷巴巴(吃肉)。

    滩头年画中的《灶神》是当地年俗中人们最先祭拜的神灵。腊月二十三日晚,人们在厨房的灶神案前摆上糖果等供品,焚香烧纸祭祀,一是感谢灶王爷一年来的照顾,二是拜请即将到灵宵宝殿面见玉帝的灶王爷:上天尽言好事,下地多降吉祥。

    扫尘完成后,接着是贴春联、贴年画和门笺(门笺,当地亦称凿花、喜钱)等。春联用纸一般是当地生产的万年红。红纸黑字或红纸金字的春联往门上、柱上一贴,既为节日增色,又反映了贴联人的祝福与企盼。春联的内容大多与“春”字有关,如“人勤春早,物阜年丰”、“春光迎盛世,旭日耀新春”、“物华天宝年年富,人杰地灵处处春”、“向阳门第春常在,和善人家庆有余”等。年画张贴有一定的讲究,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呈对称性张贴,正像一般贴大门,偏像贴侧门;《麒麟送子》贴卧房门;《赵公元帅》一般贴厨房门等。旧时,大户人家高墙大门,一般选全开张的“托全”年画,而平民百姓居住条件有限,则只能选择四到八开张的“托二”、“托四”年画。

    人们祈求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祈福祈财的愿望在过年中表现得尤为强烈,出于对来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年节的行动和语言都要喜庆吉利,这可通过当地年俗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得到体会。在滩头一带,蒸过年酒、打过年豆腐以及杀过年猪时极为讲究。过年酒一定要酿得又香又甜,象征来年的日子甜蜜吉祥。如果酒酸了,那将是不好的兆头。打豆腐也是一样,各项工序慎之又慎,出不得半点差错。在蒸过年酒、打过年豆腐时,绝对不让外面的“四眼人”(孕妇)碰着,不然会带来秽气坏了好事。当然,“四眼人”一般也很懂规矩,碰上这等事会自觉避开。杀过年猪时,要选择吉时,请最好的屠户,宰杀时要干净利落。过年猪褪毛破膛后,要摆在堂屋里祭祀家神,当地称之为“还年愿”。其目的是向历代祖先们汇报本年的情况,感谢他们的护佑,并祈求来年吉祥平安,人寿年丰。

    当地有句俗话“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即年三十夜的火一定要烧得旺,寓意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还要准备一根吹火筒,在灶堂中烧点枫木柴,意为来年猪牛等牲口风吹满长。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清早的“年更饭”一定要早吃,以免客人来踩断“年根”,来年不顺畅。在年节期间,大人一般会告诫小孩,千万不能说不吉祥的话。为防止小孩失口,大人们事先用解手纸在其嘴上擦一下,意为小孩的口是肛门,说话不当数。谁要是不小心打烂家什,其他人会马上圆话:“打发,打发,越大越发。”在吃年夜饭时,把洒菜摆好,先敬祖宗,然后由家中辈份最高者先吃一口,其他人才能动筷子。吃完后,人们还要用刀子在自家的果树皮上切开一个口子,将一小撮年夜饭塞进去,称之为给果树“过年”。这样,来年就会果实累累,丰收在望。

    第二节 送年画

    大年初一,当地有送财神的习俗。初一这天,从早到晚,会不断有人将印有财神像的纸片儿送上门,并当面说一句:老板发财。主人家一般来者不拒,高高兴兴接过财神像,打发来者几毛块把钱以示答谢。过去,滩头北面一带还有直接送柴禾的。有人将山里砍来的柴禾精心地扎成小把,大年初一就挑柴挨家挨户送去。主人家见柴(财)到,欢欢喜喜接过柴,打发几个糍粑或一升米以谢来者。当然,“压岁钱”也是当地年俗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小孩年幼身弱,需“压岁钱”冲喜避邪,年三十晚由长辈分发给家中的小孩,初一到十五分发给来拜年的小字辈。

    当地还有“唱土地”的习俗。所谓“唱土地”就是唱土地菩萨,是“闹新春”的传统节目之一。土地菩萨在诸神中地位虽然不高,但他掌管实权,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故“旧俗祭祀土地,以求年岁丰稔”。唱土地的人俗称“土地客”,一般由巫师担任。它是“独脚戏”,道具也很简单:师杖棍一根,师锣一面,木制脸壳子一个,“太子”(木雕娃娃)数个,竹卦一副。在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之间,“土地客”就挨家挨户上门唱土地。其程序大概有《请神》、《赞主东》、《唱麻线》、《唱贵人》、《送太子》、《唱糍粑》、《打卦安神》等。唱词一般是七言句,且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具体内容都是即兴创作,一般是一些赞美之辞和吉祥如意的祝贺之语。主人一听,自然舒心顺气,乐不可支,随即打发红包并对来年充满信心和希望。

    年俗中,人们这些美好的愿望和希冀,自然也反映到滩头年画之中。如驱邪纳福的有《秦叔宝·尉迟恭》、《苗族英雄》、《钟馗》等;祈福祈财的有《灶神》、《赵公元帅》、《年年发财》、《招财进宝》、《堆金如玉》、《一本万利》等;吉祥如意的有《佛祖》、《南海观音》、《吉祥如意·万福崇来》、《和气致祥》、《子孙万代》等。在年三十夜,人们一般要炒葵花籽、花生等,当地称为“炒虫”,意思是将地里的害虫炒死,以保来年庄稼免受虫害。《老鼠娶亲》也是反映此类年俗内容的年画:老鼠本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当地人认为,老鼠非常机灵、聪明,能通人性,因而把老鼠视为“高客”。逢年过节,为图个吉利,不愿杀生,而采取另一种友善的办法,将这些“高客”“嫁”出去,以求来年安宁。

    滩头年画造型夸张、古拙,色彩明亮、艳丽,极富装饰味,其表现形式对过年起到了装扮、点辍、美化等气氛渲染作用。在当地年俗中,人们崇尚红色,认为红色能带来吉祥和好运。贴大红春联、挂大红灯笼、燃放红色鞭炮、点红蜡烛等,连拜年的礼品都要套上红纸头。过年了,人们需要祥和、喜庆、热闹的气氛,滩头年画正好从造型到色彩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要。

     

    第三章  滩头年画的制作工艺           


    我国各地年画在制作上有同有异。湖南滩头年画从选纸到刻版、印刷,也有一套独特的工艺技艺。

    滩头年画以自产土纸印刷,其中造纸、选纸颇有讲究。年画以套色彩印,分为线版与色版,一套版子,可多达14块。套印完成后,人物面部通常由掌桌师傅“开脸”,即手绘。此中技艺,项项都是包含文化精华。

    从造纸到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在全国年画生产中并不多见,尤其是用原生土纸、刷上滩头独有的石浆泥印制年画,则更具特色。

    全国各地的年画制作程序基本一致,但滩头年画印制工序中刻版、纸的加工,特别是“开脸”却独具特色。滩头年画用纸与色纸一样,要经过选纸、蒸纸、串纸、补纸、托胶、刷粉等多道工序的处理。不同的地方是要经过刻板、印刷、配色、开脸等程序。下面,重点叙述刻版、印刷、配色、开脸等工序。

    第一节 刻版


    印刷滩头年画的印版分线版和色版两种,线版也称主版或墨版,这种版必须用本地老梨木做材料,只有这种梨木才能适应当地气候,长久不开裂、不变形,刻出的线条坚挺结实。而色版是画幅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每种色需要一块版,分别称为红版、黄版……,色版可以用枫木做原料,枫木色版久用易变形,套印时会使色块出现错位,使有的地方产生飞白,这无意中又产生另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滩头年画的线版颇有特色,线条流畅圆润,细而富于力度,布局疏密有致,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刻版印版前画工首先将描好的线条纸张画复印在梨木板上,刻制时需要高超的技艺。刻工皆本地人,他们个个技艺精湛,功力深厚,熟练掌握多种刀法,十分讲究印刷后年画的木味、刀味、水味。刻版要有一定的气功基础,线条下刀后要一气呵成,均匀一致,一般线条深有2厘米,关键的地方要屏住呼吸,运刀时不能有半点颤动,有的线条细如毫发,自始至终粗细一致,稍不慎则前功尽弃。线版使用一定时间后,线条变粗刻工又要修版,以保证印刷质量。刻线的主要刀具是长条线斜刀,嵌入园木手柄。刻版时右手握柄行刀,左手拇指反作用力控制刀下部,使刀的方向、力度、速度有节制。学徒只能刻色版,线版一定要技术高超的老师傅主刀。

    第二节 配色

    滩头年画使用的颜料除桔红(当地称黄丹),煤黑(烟子)外,其它都用品色颜料,如玫红(品桃)、群青(品兰)、淡黄(品黄)、翠绿(品绿)。在品性颜料中,相互调配,能调制不同色相和深浅的颜色)。调配颜料的水需要用当地的溪水,滩头穿街而过的小溪是从溶洞中流出的地下水,清澈见底,下大雨而不浊,用这里的水调配颜料才鲜艳。有人试验用同样材料,同样方法,而没用滩头溪水,结果印出的年画颜色相形见绌。可能是滩头溪水含有特殊矿物质的缘故,因而颜色艳丽,这不能不感谢大自然对这块生产年画宝地的恩赐。当地流传这样的神话故事,七仙女下凡,曾在洞内小便。仙水配色,能不鲜艳?

    滩头年画的颜色里还要配进篙子水(当地一种形如柿子植物的胶液)、石灰明矾混合液、石浆泥,使印刷时产生一定的肌理,在色彩的调配上还有很多秘方。滩头现在印刷最好的作坊要属高腊梅作坊,业主钟海仙祖上在滩头开“成人发”年画店铺,钟老继承祖业,印刷非常讲究质量,颜色要亲自配制,因而他生产的年画颜色特别鲜艳,质量最好。

    第三节 印刷

    滩头年画每年一般要到中秋后才开始印刷,因为那时的气候最适宜,主要是黄丹色印后才不会变黑。首先在案桌上夹好纸,先印2-3张线稿,作套印时校正用。年画一般有六道版,印刷的顺序是:黄—绿—蓝—桔红—玫红—煤黑,印完一色晾干后再印下一色。色版印完后印黑版(线版),再印头子(旧时,人物面部全靠手工描绘“开脸”,现成已简化为印头子了,只有高腊梅作坊还坚持部分“开脸”程序)。

    第四节 开脸


    色版和线版套印后,人物面部要由作坊技术最好的师傅进行修描填染,手工绘制,称之为“开脸”。旧时“开脸”有十多道手工工序,现按先后顺序叙述如下。

    托头子:在脸部空白处填满颜色。红脸则在脸部托满黄丹,白脸则在脸部托满水粉。

    勾鼻子:用细笔勾勒鼻子形状。

    画白眼:勾勒眼眶。

    画唇:勾画嘴唇。

    画子须:指眉毛、上唇胡子的粗笔。

    画细须:指画眉毛、上唇胡子旁边的几条细线。用三须笔,一笔可画几条细线。

    分眼珠:画上眼睑及眼白过渡色。

    点珠:用圆心笔点画眼珠。

    吊胡子:画大胡子,即画山羊胡、络腮胡等。

    打胭脂:在脸颊部位涂胭脂。仅白脸使用。

    目前,“开脸”仅有画唇、分眼珠、点睛、吊胡子、打胭脂等几道工序,其它改为线版印刷了。

    开脸是最高技术活,在一叠(100张)画幅的脸部上,画工要把眼睛、眉毛、鼻子、胡须、腮红画得完全一致是极不容易的。检验质量时,常常选择眼角或某一部位,用锥刺到底,如果丝毫无差才算优良,年画作坊常以此来评定画师的级别。

    第五节 切纸

    把印好的年画在裁桌上用压杠固定好,再用特制的弯刀切好边,堆码后就只等天南地北的画商前来采购了。

    第四章  滩头年画的艺术特色

    滩头年画无论在造型和色彩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散发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第一节 在造型立意上的艺术特色,

    在造型立意上,滩头年画内容丰富,造型夸张,常用变形,追求神似而不重形似。如门神中的秦叔宝、尉迟恭手执钢鞭,着胄甲、皂靴,艺人在脸部的刻划上,有威武的大刀眉、滚圆的眼珠、高耸的狮子鼻、垂肩大耳、飘逸的美髯和近方的圆脸,把人物的凛凛威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只有四个头高,夸张变形,身体横向扩展,但并不觉得人物矮少,反而有魁伟、雄健之感,像泰山一样巍然屹立;而在《花园赠珠》、《西湖借伞》等年画中,仕女都苗头纤弱、婀娜多姿、楚楚动人;《老鼠娶亲》中的老鼠,一个个形态各异、幽默、风趣;《子孙万代》、《吉祥如意·万福崇来》中的儿童活泼伶俐、妙趣横生;《和气致祥》中的和气菩萨慈眉善目、憨态可掬,作者独具匠心地把人物头部和躯干两个小圆组合成一个大圆形,巧妙地突出一团和气这一主题。

    滩头年画在人物眉毛和胡须的描绘上运用多种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气质。武士用大刀眉显示威武、雄健;仕女用柳叶眉表现端庄、秀雅;关公羽眉展开,刚正不阿,并暗示关羽的“羽”;和气菩萨用辫子眉喻意健康长寿。在胡须的造型上也多变化,威猛的尉迟恭用络腮胡,智慧的秦叔宝用山羊胡,关公用鹅毛胡,朝官用八字胡。这些描绘为烘托人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节 滩头年画在构图、着色上的艺术特色

    滩头年画在构图上饱满、集中、对称、均衡而又富有变化。门神类年画表现这些特点最充分;采用丰碑式构图方法,主要人物为构图中心,次要人物点辍主要人物的下部,集中概括,满而不乱,主次分明,疏密有致。脚、手、道具都巧妙地布局,统一而有变化,协调又不雷同。因年画产于地处偏僻的滩头,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小,虽然没有准确的人物比例,没有秀雅和妩媚,却保留难得的古拙、纯朴、真挚、大方的原始气质。

    滩头年画线条洗练,细而挺拔、刚劲有力、流畅圆润,有运动感,主要表现在人物的脸部、手等主轮廓线。而在衣纹、花纹、胡须等地方用几组线条排列,有韵律、有节奏,富装饰美,并根据人物性格,运用各种刀法,使线条为人物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滩头年画的色彩最具楚文化特色,它艳丽、鲜明,对比强烈,看后使人产生兴奋、欢快而热烈的情绪。隆回县是“三辣之乡”,湘人嗜辣的性格使滩头年画特别具有“辣”味。这是有别于全国其他年画最为突出的特色。大块面桔红、淡黄、玫瑰红与群青、翠绿、煤黑等形成强烈的冷暖色彩对比,使色彩耀眼、斑斓,极富刺激。这也许是为了适应楚南地域当时一般居民昏暗的居住环境。年画在服饰等地方将桔红与淡黄、翠绿及淡黄、群青与玫红等近似色搭配上,既协调又柔美。滩头年画的色彩一般讲究对称,同一对门神,一个红脸、紫袍、绿胸围,而另一个白脸、绿袍、紫胸围,两者相互对称,互相辉映。

    《老鼠娶亲》中的十四只老鼠,没有全部使用灰色,而将其中三只染成黄色。这样在主色调上作变化,是为了以最重的绿色突出主人公“新郎”。“新娘”则又变换手法,用红而艳丽的“花轿”来突出。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整个画面的色调融洽自然。

    滩头年画在色彩的应用上不受固有色概念的限制,以美、艳为原则,大块色和小块色有机布局,分割中央求统一,对比中求协调。色彩艳而不俗,厚而不浮,火而不燥,因而使滩头年画产生一种浮雕般的艺术效果,使人初看则喜,再看则爱,久看称奇。

     

    第五章  滩头年画的独特价值

    滩头年画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几经繁盛,几近调零,绵延至今。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它根植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其次,滩头年画具有鲜明的楚南地方特色,集湘楚民间艺术与民俗之大成。这就是滩头年画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之所在。

    第一节 民间价值

    旧时的中国农民饱受来自自然和人为的各种磨难,他们祈求过上平安、顺畅、富足的生活。滩头年画根据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用奇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被老百姓视为保护神的人物形象。门神像《秦叔宝·尉迟恭》,周围五童子形态各异,一来用以避邪禳灾,二来预示人丁兴旺、五子登科。《关羽》、《马超》的令旗上各写一个“福”字,战袍上分别写上“爱”字和“喜”字,祈福求喜的愿望表现得清清楚楚。《苗族英雄》白脸门神一手举着镇邪的铁锏,一手却握着“玉如意”,玉如意者,万事如意也;红脸门神一手举鞭,一手却执着“梅花枝”,梅花枝者,梅开五福,洪福齐天也。这些为顺应老百姓祈福求子的心理需求而巧妙地改造了门神,一方面不脱门神“驱鬼镇邪”的原始意义,一方面又注入了祈福求子的新鲜观念,使人们从简单地惧鬼畏邪的阴影中部分地解放出来,沉醉在对美好祥和生活的憧憬之中,丰富了原有门神的内涵。《招财进宝》取材于民间传说,赵公元帅座骑由虎改为麒麟,因麒麟天马行空,可以更好地满足百姓“日进千乡宝,时招万里财”的心愿。《老鼠娶亲》取材于民间传说,却又不是传统的猫吃鼠,而是把老鼠嫁出去,以求居室安宁。每一幅滩头年画都有其生动的故事或典故,但它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巧妙地再构思、再创造、重新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活力。

    滩头年画打破了传统构图的思维定势,或夸张,或变化,重神似而不拘于形似。在色彩的运用上,滩头年画不受固有色的限制,以美、艳为原则,色块分割中央求统一,对比中求协和,艳而不俗,火而不燥。在制作工艺上,“蒸纸”、“托胶”、“刷粉”、“开脸”等工序都有别于其他年画的传统手工技艺。

    滩头年画的表现手法及内容与湘楚地区的民间印染、刺绣、挑花、剪纸等民间艺术有着不可割舍的渊源关系,特别是滩头纸马有着上下承传的关系。

    第二节 在世界的艺术影响力

    滩头是一个纸文化博物馆,从造纸原料、手工造纸、纸的各种加工、木版雕刻,最后到年画的成品,都在同一地方完成。这在全国是唯一的。

    2001年,中央民族乐团的中华《乐府画廊》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在俄罗斯、巴黎、香港等地巡回演出,大获成功。他们在300余幅唐、宋、元、明、清历代不同风格的国画和年画作品中选出近十幅,以传统画的寓意为命题约请作曲家创作,以音乐作品与天幕上灯光技术映出的传统美术作品互为解释,互相辉映,娱目悦耳,相得益彰。特别是作曲家程大光先生根据“楚南滩镇”生产的《老鼠娶亲》而创作的管弦乐《老鼠娶亲》,与天幕上的图画生动地融为一体,给观众以视、听觉的震撼冲击。

    滩头年画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外专家的喜爱与赞誉,产品遍及大半个中国以及港澳、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许多作品被英、美、德、日等国大型博物馆珍藏,中国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珍藏的《楚南滩镇新刻老鼠娶亲全本》就是滩头年画的代表作。1994年,国家文化部举办“中国民间美术一绝展”,滩头年画获银奖;2003年,在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中国首届民间工艺品大展中,滩头年画获传统工艺品金奖。

    第三节 滩头年画在国内的影响力

    滩头年画造就了隆回县一大批农民画家。他们借鉴利用滩头年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创作了一幅幅贴近生活、情趣盎然、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1989年,傅真忻、谭春雨、肖祝善等学习滩头年画风格创作的《迎亲图》、《知音》、《秋歌》作品参加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当代美术精品收藏;傅真忻以滩头年画风格创作的藏书票获国家大奖;肖祝善的《鸡肥蛋大》参加全国农民画展获一等奖,并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因农民画的成就,隆回县于1988年被国家文化部社文局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打赏捐赠
    4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小水塘罗建勋2017-10-03

    滩头年画,隆回一绝,肯定也是全国一绝。赞一个。

    回复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